LOADING

歷屆新聞室

歷屆新聞室


Prev
Next
發佈年份
2013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享譽國際 引領奈米材料科技發展
中研院周美吟教授、清大王素蘭教授榮獲第六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台灣以高科技工業聞名國際,新興的奈米材料和應用技術研究也晉升世界先進國之列。在國內優秀的科技人力中,女性科學家們已漸形成為一股重要的推力群體。由財團法人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台灣萊雅公司、和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遴選活動,評選出兩位成就非凡的女性科學家,並列為本屆傑出獎的得主-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周美吟教授和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特聘講座王素蘭教授,分別在奈米科學的物理與化學領域作出卓越的貢獻,廣受國內外學術界的推崇。主辦單位特別選在婦女節前夕舉辦盛大隆重的頒獎典禮,邀請中央研究院前院長,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院士蒞臨典禮現場,親自介紹並恭賀得主。科學研究是高度的國際競爭,要在這行業裡出人頭地,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實屬不易,尤其女性往往還兼負照顧家庭的責任,更是難得。這群優秀的女性科學家們能堅定信念,持續投入科學研究的熱情,猶如『科學界的李安導演』,築夢落實,無私地將研究成果回饋給社會大眾,大家應給予掌聲和崇敬。

「傑出獎」得主力拼當前科學尖端研究奈米科技大勢所趨

本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由兩位在奈米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女性科學家共同獲得。周美吟教授長期耕耘凝態物理與材料應用領域,曾建立將電子結構理論帶領至奈米科學的關鍵里程碑,對提升台灣學術的能見度功不可沒。周所長目前將研究重心轉移至全球矚目的新興材料-石墨烯,並成為台灣在此領域屈指可數的一流研究學者;王素蘭教授致力於研究晶形奈米孔洞材料,研究成果深受國內外科學界的高度肯定。王教授更於日前帶領團隊解開學術界長達多年的難題,發表世界首度以人工合成、超越現有紀錄的最大晶形奈米孔洞,對於提供製作更高效能的氫電池與石油生產等能源問題,將有可觀的助益。

兩位傑出獎得主對於科學研究懷抱著無限的熱情與使命感,也藉此機會與在場青年學子分享人生經驗。周美吟教授說:「物理是很美很有趣的東西,生活中很多現象都與物理相關,無所不在。只要踩著前人的研究步伐向前行,便能循序漸進地走出自己的路。」王素蘭教授也勉勵後進:「從事研究工作就如同挖礦尋寶,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與豐富的知識經驗累積,才有機會找到寶藏,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科學界新秀潛力十足研究成果驚艷

此外,第六屆的「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得主頒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耿慧博士與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楊舒芝副教授。林耿慧博士在跨領域研究上表現傑出,製作出三維細胞培養基材,並將此成果成功技轉至台灣生技產業;楊舒芝副教授自2008年起,即著手建立以台灣地區為主的區域系集同化系統,對瞭解台灣地區的劇烈天氣預報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自去年起,新設專為獎勵博士班女學生的「孟粹珠獎學金」,今年由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博士班三年級呂宥蓉同學獲得。呂生學業成績優秀,在跨國合作的研究計畫裡,表現突出,成果刊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被視為奈米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潛力新星。

今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已堂堂邁入第六年,持續表揚在科學領域成就非凡、突破自我的女性科學家們。身為全世界最大化妝品集團的首位亞太區女性總裁-台灣萊雅總裁陳敏慧女士也特別表示:「我很榮幸能一同見證台灣女性科學家的傑出成就,期盼『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未來能繼續深化並逐步擴大影響力,開枝散葉,結實累累,將女性的柔韌力量閃耀科學界!」秉持著設獎初衷,主辦單位期盼能鼓勵更多潛力新秀投身科學領域,傳承和學習女科學家們的堅持熱情,成為台灣科學創新發展的穩定力量與堅固磐石。

【本屆得主簡介】

「傑出獎」得主:周美吟教授,凝態物理界頂級女科學家,開創材料應用新格局

周美吟教授自90年代後期即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物理系執教,更在2005年至2010年間受聘為該系所主任,直到2011年返國服務,擔任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並成為母校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的合聘教授。周教授專精固態物理理論及第一原理計算,對於進階材料發展及其特性研究的貢獻良多,被譽為此領域重量級的影響學者之一。

近年來,周美吟教授與研究團隊將研究重心轉移至不同型態的奈米結構與石墨烯研究,系統性地在新興材料領域中,發掘更具關鍵性的科技電子材料。運用高速電腦計算複雜的理論數據,並輔以實驗配合,讓特殊的物理材料在被大量應用前,先行歸納其組合規律和可能產生的變化結果。周教授持續發展創新材料研究,成果豐碩非凡,更在國際科學界表現活躍,是台灣學術界不可多得的頂尖人才。

「傑出獎」得主:王素蘭教授,材料合成科學的領航者,奈米孔洞結構合成技術獨步全球

王素蘭教授自1986年起即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至今已服務滿26年,期間建立台灣首屈一指的晶形奈米孔洞材料合成實驗室,並將其卓越創新的研究成果,以清華大學(NTHU)命名。每個新發現的NTHU物質,皆具有豐富獨特的化學應用特性,多次被國際頂級期刊論文與書籍引用收錄,不僅提升本土研究水平,更將台灣學術的表現成功推上世界舞台。

王素蘭教授率先發現奈米孔的金屬磷酸鹽結構具有內在的光致發光性質,引起國際重量級科學雜誌爭相報導。而後又超越學理技術與實驗上的限制,連續從晶形奈米結構的小洞微孔,發展擴大至中孔。在2007年更突破世界奈米孔洞結構的紀錄,報導第一個具有26元環奈米遂洞的雙金屬亞磷酸鹽(NTHU-5),今年再上推至72元環,革新未來孔洞物質的合成法與應用。王教授多年來親力親為地培養及儲備優秀科研人才,目前學術與產業界許多佼佼者皆出自於她的門下,對促進台灣社會與科學進步有相當具體的貢獻。

「新秀獎」得主:林耿慧副研究員和楊舒芝副教授,研究成果質量兼具,驚艷亮眼

林耿慧博士發明利用微流體通道,做出均一大小自我排列的泡泡,製作出三維細胞培養基材(鷹架),顯示不同組織細胞在同樣圓孔鷹架中仍保有原來的組織特性。這些令人驚奇的成就已成功技轉至國內的生技產業,提升台灣生技技術競爭力。

楊舒芝副教授從事中尺度天氣預報的研究,積極建立及發展以台灣地區為主的區域系集同化系統,藉此建立雷達資料同化系統及評估福衛三號觀測資料的影響,促使台灣的觀測資料能更有效地被利用,亦對瞭解台灣地區的劇烈天氣預報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孟粹珠獎學金」得主:呂宥蓉同學,才貌兼備,研究成果新穎突出

呂宥蓉同學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又續留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果尚志教授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呂同學在跨國合作的實驗研究中表現傑出,實際做出奈米雷射元件並完成雷射特性量測,對於基礎科學及應用技術研究皆具重大意義。她所參與的奈米結構研究,陸續獲得國際科學界的矚目與報導,更被視作相關領域長期發展的重要目標。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