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歷屆新聞室

歷屆新聞室


Prev
Next
發佈年份
2010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
同獲第三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由財團法人吳健雄學術基金會、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以及台灣萊雅所共同推動的第三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今日(2/4)正式揭曉表揚。陽明大學校長暨中央研究院生物組院士吳妍華、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分別因其在肝炎及兒童肝癌的研究與預防上具有卓越貢獻,獲得遴選委員一致肯定,並列獲頒「傑出獎」;為鼓勵具發展潛力的年輕女性科學研究人員而於去年增設的「新秀獎」,本屆則是由專研新藥設計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伍素瑩博士,以及致力於藥物過敏反應研究的陽明大學副教授洪舜郁博士獲得該項殊榮。

   依據「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遴選辦法,今年(2010)為公元雙數年,因此由國內生命領域的女性科學家中,選出「傑出獎」及「新秀獎」的得主。負責遴選作業的財團法人吳健雄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暨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兆漢博士表示,本屆「傑出獎」及「新秀獎」競爭激烈,得主研究成果難分軒輊,皆對台灣社會有深遠影響,遴選委員會(註一)樂見台灣能有更多如吳健雄博士般貢獻的女性科學家,為年輕女性學子樹立典範,因此一致通過由吳妍華校長及張美惠教授並列「傑出獎」得主,共享60萬獎金;而「新秀獎」則同時頒予伍素瑩博士及洪舜郁博士兩位後起之秀,台灣萊雅也將贊助兩位新秀得主各10萬元的獎金。

吳妍華校長:集學術與行政專才於一身

    專研生物化學及分子病毒學的吳妍華校長,在20餘年前國內開始考慮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時,即參與B型肝炎病毒基因的選殖,當時國內基因工程技術尚未開發,她可被視為先驅研究者之一。爾後,又進而深入研究C型及D型肝炎病毒的複製與致病機制探討,皆有重大發現,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可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現象與機制,同時也證實了螺旋酶於肝細胞中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

    吳校長在國病肝炎研究的著力甚深,因而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生物組院士,擔任陽明大學校長至今,更是發揮她的行政專才,帶動陽明大學厚實腦科學與生醫光電領域的研究基礎,並奠定其於台灣生醫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兼顧校務及實驗室研究,且成果斐然,讓吳校長獲頒「傑出獎」,但她謙虛地表示,生命科學是不斷重複驗證的過程,不需要高超天資,卻需要用心投入和舉一反三,以及永不放棄的傻勁。也是這樣的堅持,讓她成為傑出的女性、校長、學者,足以成為台灣女性科學家的典範。

張美惠教授:全球首位證實疫苗防癌假設的科學家

    肝癌在國人癌症死因長位居首位,且依據國內統計每10萬兒童即有0.52位罹患兒童肝癌,發病率較西方國家為高,因目睹不少家庭因孩童罹患肝癌而痛苦,專攻小兒科的張美惠教授開始積極投入兒童肝癌的研究,發現台灣兒童肝癌與B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幾近百分之百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進而投入B型肝炎疫苗預防肝癌的研究,並成為全球第一位提出證據、證實疫苗可預防癌症的科學家,且目前也已證實此防癌效果已推展至20歲以下的年輕人。此外,張教授也建立世界第一個全國性膽道閉鎖篩檢系統,以求達到早期診治之效,大幅降低了台灣兒童因膽道閉鎖而引發肝衰竭的發病機率。

    張教授提出的疫苗有效防癌研究成果,除了有效減少國內四分之三至三分之二的兒童肝癌,更支持了後來其他癌症,如子宮頸癌、胃癌等預防性疫苗的研發,在學術領域深具創新性及影響性,對台灣及世界人類健康更有重大貢獻。獲頒「傑出獎」的張教授,也特別鼓勵有志投入科學研究的女性學子,她認為細心、耐心、以及對病童家長的同理心,都是女性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優勢,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全力以赴,雖然成果是無法掌握的,但努力卻是自己可以掌握!

伍素瑩博士、洪舜郁博士:醫藥研究成果傲人  同獲「新秀獎」

    「台灣女科學家新秀獎」主要以40歲以下的副教授或副研究員職等為遴選對象,而本屆的兩位得主—國家衛生研究院伍素瑩博士及陽明大學副教授洪舜郁博士,皆在醫藥研究領域上提出獨創技術或重大發現而獲獎。

擅長結構生物學的伍素瑩博士,以其建立的分子結構模擬設計平台技術,支援國內新藥的研發,縮短新藥探索與修飾的時程,目前已成功找到數個抗糖尿病的候選藥物,研究成果具獨創性、更具未來發展性;而陽明大學副教授洪舜郁博士則是著眼於嚴重藥物過敏與基因關係的探討,於2004年領先世界發現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引發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生強生症」與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有強烈相關,此一發現促使美國、加拿大食品藥物檢驗局及台灣衛生署重新標示抗癲癇藥物警語。有鑑於兩位在醫藥領域各有不同成果與貢獻,遴選委員為避免遺珠之憾,一致通過由伍博士及洪博士同獲「新秀獎」殊榮。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除了表揚四位得主外,也特別安排國內高中女學生參與盛會,與第二屆「傑出獎」得主王瑜教授及本屆四位得主展開一場不同世代的觀點對談,期望藉此激發女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也作為所有女性後輩的學習標竿。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