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1. 2023年第十六屆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新秀獎」得主 林俐暉 博士

2023年第十六屆 |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新秀獎」 得主

林俐暉 博士

現任職位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專長領域
天文(星系演化的研究)

教學與行政經歷

1999年
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學系
2001年
取得臺灣大學物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
2006年
取得臺灣大學物理學研究所博士學位
2006 ~ 2006年
臺灣大學物理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06 ~ 2007年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07 ~ 2009年
美國加州聖塔克魯斯分校博士後研究
2009 ~ 2015年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
2016 ~ 2021年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2021年 ~ 迄今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看更多

介紹

林俐暉博士出生並成長於台灣台北,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 入台灣大學物理系研究所攻讀碩士及博士。在碩士班期間,林博士 先是師從台大闕志鴻教授,從事宇宙大尺度結構在理論方面的相關 研究,之後博士班時期獲得台大與中研院合作的CosPA計畫以及國 科會千里馬計畫的資助,數次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斯分校(UC Santa Cruz)訪問,與Prof. David Koo從事光學的觀測分析工作來研 究星系的演化。由於博士班期間發表具有高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及其 研究表現亮眼,榮獲第一屆的吳健雄獎學金。2007年於 UC Santa Cruz擔任近一年博士後研究員之後,林博士即返回台灣在中央研究 院天文及天文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於2009年起在該單位擔 任助研究員。

林博士的研究興趣著重在大尺度環境對於星系演化的影響,包括星 系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星系團中星系的性質。林博士利用多波段的 天文觀測,有系統地探討星系與星系碰撞的頻率、星系交互作用期 間對於恆星形成之效應、以及星系碰撞與大尺度環境的相關性。而 近年來,林博士結合地面最大電波望遠鏡ALMA以及光學史隆巡天計 畫第四代的『艋舺』(MaNGA) 觀測計畫,領導近三十位國際天文學家,進行ALMaQUEST(ALMA-MaNGA QUEnching and STar formation) 的國際合作計畫,研究在星系之中,冷分子 氣體與恆星形成的關聯性,此研究成果有兩項重要的意義,一是發現星系整體的性質其實可由更小尺度 (kilo-parsec)的現象來描述,二是過去所發現恆星形成速率與恆星總質量的相關性,並非基本的物理性質,而是透 過恆星形成速率與冷氣體的關聯性,再加上冷氣體質量與恆星質量的相關性而來,為星系演化提供嶄新的觀點。林 博士在星系研究的主題上,總共發表超過一百篇論文,h-index達47(>10,000次citation) 。

由於傑出的研究表現,林博士於2018獲選中央研究院『前瞻計畫』,多次受邀至國際研討會演講,擔任數個重要國 際計劃的科學委員以及觀測計畫的審查委員。近年來林博士並為台灣物理學會女性委員會的成員之一,為培育下一 代女性科學家盡一份心力。

看完整內文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