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1. 2022年第十五屆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新秀獎」得主 薛雁冰 博士

2022年第十五屆 |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新秀獎」 得主

薛雁冰 博士

現任職位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化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專長領域
遺傳學,真菌學

教學與行政經歷

2001
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病理暨微生物學系
2003
取得臺灣大學植物病理暨微生物研究所碩士學位
2008
取得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分子遺傳暨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8-2010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分子遺傳暨微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
2010-2015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
2015-2020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
2020-迄今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看更多

介紹

薛雁冰博士出生成長於台灣台北,目前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帶領研究團隊深入探討食蟲真菌和線蟲之間的分子交互作用及共同演化。薛博士在臺灣大學就讀時期發掘了她對遺傳學的喜愛,在臺灣大學植微系所畢業後,於2003年進入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分子遺傳暨微生物學系,在Joseph Heitman 教授指導之下,研究人體病原真菌,新型隱球菌的有性生殖發育,致病機制及演化。在杜克大學時期,薛博士對真菌遺傳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並得到豐碩的研究成果。畢業前夕,薛博士獲得美國遺傳學會(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頒給傑出博士班學生及博士後研究員的一個獎項(DeLill Nasser Award) 。取得博士學位之後,薛博士短暫的在杜克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開始思考開拓新的研究方向。在2010年,薛博士加入了加州理工學院 Paul W. Sternberg教授的實驗室並開始利用模式生物,秀麗隱桿線蟲(C.elegans) 來研究線蟲以及他們在自然界的天敵”線蟲捕捉菌”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共同演化。在加州理工學院的這段研究時期,薛博士做了許多嘗試,希望建立研究線蟲捕捉菌的分子生物學及基因體學工具,並且深入瞭解秀麗隱桿線蟲的生物學及各式研究方法,為她成立自己研究室後的獨立研究打下深厚基礎並樹立未來的方向。

在2014年,薛博士因為其原創性的研究構想,獲得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給博士後研究員的獨立研究計畫(K99) 來研究線蟲捕捉菌,接著在2015年受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延攬,回到台灣成立實驗室。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薛博士帶領研究團隊深入探討食蟲真菌和線蟲之間的分子交互作用,逐步拼湊出在微觀世界中的狩獵對決。薛博士團隊發現線蟲捕捉菌在台灣的土壤中十分常見,並且其捕食線蟲的能力有很大的多樣性。他們對其中的一個強勢菌株建立了分子遺傳及基因體學的系統研究,發現線蟲捕捉菌的G蛋白及費洛蒙訊息傳導路徑能夠辨識線蟲的費洛蒙並誘發捕捉構造的發育,對於線蟲捕捉菌是否能夠可以捕捉線蟲至關重要。另一方面,薛博士團隊也發現側耳屬真菌 (包含食用菇類如蠔菇,杏鮑菇及秀珍菇) 的菌絲,能夠透過線蟲的感覺神經纖毛,快速麻痺線蟲,並且造成線蟲神經系統和肌肉細胞的壞死。此一殺蟲機制和目前所知所有的寄生蟲藥物麻痺寄生蟲的機制截然不同,在未來對於抗藥性問題的減緩帶來一線曙光。

薛博士於2019 及2020年分別獲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 (EMBO) 的全球研究學者 (Global Investigator) 及年輕學者(Young Investigator) 計畫,活躍於國際學術社群。在台灣,薛博士曾獲得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及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青年醫藥科技獎的肯定,並且透過指導實驗室的學生及課堂上的教學,致力於培育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科學研究人才。

看完整內文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