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1. 2018年第十一屆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新秀獎」得主 王涵青 博士

2018年第十一屆 |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新秀獎」 得主

王涵青 博士

現任職位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
專長領域
蝦類免疫機制與疾病治病機轉

教學與行政經歷

2000
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2002
取得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學位
2007
取得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博士學位
2007-2008
東京海洋大學Lab of Genome Science博士後研究員
2008-2012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2-2016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副教授
2016-迄今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
看更多

介紹

王涵青博士自2000年開始投入蝦類重要病毒性病原體(蝦白點症病毒)研究;2007年赴日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將研究領域拓展至蝦類免疫學;2008年返國後,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至今,建構「蝦體類適應性免疫」的突破性免疫系統,同時也結合生醫系統生物學模式,發現第一個由無脊椎病毒所驅動宿主的有氧糖解現象。近年來更將微生物菌相學帶入蝦類細菌性疾病的研究範疇,藉由不斷的投入新研究能量於蝦類研究中,推動相關領域的深入探索。  

王博士在 2008~2017期間,逐步提升研究層次,突破水產生物研究的困境與限制,所得研究成果也改變了現有無脊椎動物免疫學之傳統概念,拓展了目前代謝體學的所知。自2008年任教於成功大學後,王博士所發表的40餘篇科學論文中,有超過50%刊登在評價居前10%之內優質期刊;另外,有19次以邀請講者(Invited speaker)的身分,在國際會議發表蝦體類適應性免疫、蝦白點症病毒、及蝦類細菌性疾病等專題演講。王博士不僅是第一位在對蝦類病原體研究領域,以完整論文發表於國際著名病原體指標期刊 PLOS Pathogens 的團隊領導者,顯示其她的前瞻發現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  

王博士在蝦類的類專一性免疫機制上的建構,除了推翻過往對於無脊椎動物免疫學的傳統概念之外,又將此研究與經濟水產無脊椎動物相結合,因此備受國際重視。王博士三度獲得國際期刊編輯和國際團隊的邀請,撰寫評論性文章(review article),發表於Frontiers in Immunology和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在這三篇評論性文章中,又以發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的文章最為特別,此文章是由曾經在Nature上發表橈腳類動物具有被動式免疫系統的德國團隊所發起,邀請兩位瑞士學者、一位美國學者,以及一位台灣學者(即王博士)共同撰寫,對於可能在無脊椎動物被動式免疫扮演重要角色的Dscam七項議題進行討論。由此可看出王博士在此領域的研究地位,已獲得歐美等國國際學者的重視。  

王博士在學術上的研究進程與成果,藉由緊密的產學合作,轉移至蝦類養殖產業,參與合作的企業皆有長期的合作關係。此外,王博士曾參與美國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所屬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參考實驗室所開設的「國際蝦類疾病鑑定與檢測之專業培訓課程」,台灣地區應僅王博士一人以教師身分完成此課程。王博士結合其研究專業,多次受邀赴國外(如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實際探勘蝦類及水產生物養殖場域,並針對所訪問的水產養殖團隊,給與生物安全性的教育訓練。王博士致力於蝦類養殖產業邁向環境友善的永續經營綠色養殖模式,協助業界建立病原體防範策略,提升其養殖成功率及獲利。  

在培育人才方面,王博士帶領年輕的研究團隊成員們,直接面對學術及產業問題,在國內水產疾病研究領域中獲得肯定外,在國際上也展露光芒。研究團隊的學生們共計在國際會議發表23 場口頭報告,並獲得14 項國際型研討會獎項(如最佳口頭報告、最佳海報Best Poster Presentation 等),以及29 項國內研討會獎項,顯示出王博士致力於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之水產免疫及疫病的年輕研究人才。 

看完整內文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