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發佈年份
2013
報導媒體
《她們,好厲害》
作者
遠見出版

朱淑君 ─ 永遠都要做 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摘錄自遠見出版《她們,好厲害》一書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新秀獎第一屆得主

朱淑君主要研究領域為光學理論和應用,著重於次波長尺度變化的回溯方式、照明光學元件的設計、雷射動力學和特殊雷射光束的產生。僅僅二十九歲,便有多篇論文發表於重要的國際科學期刊,如:《Opt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然而,更特別的是,她大學唸的不是「台成清交」任何一所名校,而且她也不曾出國留學。

二○○九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獎項,首度增設「新秀獎」,其目的在於找出並鼓勵具有發展潛力的後起之秀。

首屆得主,是當時年僅二十九歲的朱淑君,至今,她仍保持最年輕的得獎者紀錄。

能夠脫穎而出、成為首屆新秀獎得主,也引起許多媒體爭相詢問朱淑君的背景:父母用什麼方法特別栽培?是不是從小就是資優班出身?大學是唸「台成清交」(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哪一所?或是在海外喝過洋墨水,在海外完成博碩士學業才返台?

媒體急切推敲,這麼年輕的她是如何獲得評審青睞、為何能被視為明日之星。但朱淑君的生平背景,卻「簡單」得讓人有些意外。

朱淑君從小在眷村長大,家境普通,父、母親學歷是中小學程度,她也從來沒唸過所謂的資優班,國中、高中三年很「做自己」,大學聯考並沒有考上台、成、清、交任何一所名校,之後也沒有去海外深造、鍍金。

然而,朱淑君在科學上的研究,卻被評審團視為是最有潛力的新秀!
 

「光渦流光束」一戰成名

朱淑君的研究專長,在於光學領域;她對於特殊雷射的產生,更是有自己獨到的發現,接連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知名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朱淑君的「光渦流光束」。在傳統的雷射光鉗技術中,雷射光像鉗子一般,可以夾取、捕捉奈米級、微米級大小的粒子,但傳統雷射光鉗的中央能量太強,有時會毀損已捕捉到的粒子,導致徒勞無功。

二○○六年,朱淑君前往日本雷射動力學大師、大塚建樹教授的實驗室交流數月,此行促使了她日後對於產生特殊雷射的興趣與研究,開發出「光渦流光束」,並將光渦流光束應用在雷射光鉗上,使光鉗能在提供相同橫向捕捉力時,減少毀損被捕捉物的可能性。

「所謂的『光渦流光束』,譬如呈甜甜圈形狀的光束,光束中央光渦流所在位置雷射光能量為零,所以當補捉到微小生物樣品時,不必再擔心生物樣品最重要的細胞核會被高度聚焦的雷射光燒掉,」朱淑君進一步解釋,光鉗技術再進一步發展,甚至能將捕捉樣品定位的精準度推至奈米尺度,可應用在操控微小尺度生物樣品、冷原子捕捉、超高密度儲存、表面增強拉曼光等應用,將來會是研究上的有利工具。

「朱教授雖然年輕,但她會與海外的學者一起合作、研究領域也不會劃地自限,這都是很好的態度與觀念!」成功大學物理系主任蔡錦俊觀察,個性活潑的朱淑君,不害怕去嘗試新範疇,相當進取,也就容易成功。

除了光渦流光束,朱淑君也常針對特殊雷射、次波長尺度變化、照明光學等光學範疇,發表新的研究與論文,也因而獲得評審團青睞,順利抱回新秀獎。

現在的朱淑君,不過三十餘歲,卻已經是成大物理系副教授,並擔任許多研究計畫主持人。
 

非資優班,卻比資優班更強

回首求學過程,這位年輕的女科學家慶幸,自己能在正常教學的環境下學習。

「我其實很喜歡工藝課、美術課、體育課等藝能課,因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要動腦也要動手;所以我有些慶幸,自己國中的時候沒有考上資優班,因為他們的藝能課幾乎都被拿來考試或上課,我如果是他們,可能早就對學習沒有胃口了,」

朱淑君解釋,如果學習是被強迫、被硬塞,而不是自己有興趣,那麼一旦可以自己做主了,學生未必會再繼續進補知識,甚至會討厭學習。
朱淑君以自己為例,小學時她總是被父母緊逼著唸書,成績名列前茅,但有一次父母回中國大陸探親月餘,當時的她便如脫韁野馬,結果那個月的段考成績一落千丈,最終她也慘遭修理一頓。

「後來我跟我爸媽說,你們不要再逼我唸書了;我自己本來就喜歡學習,但被人家一逼,反而想反抗!」最終,父母答應放手讓朱淑君自主學習,結果竟就如她所言,她的成績比以前更好。

而國中時,朱淑君雖然不是資優班的學生,不像資優班學生天天練習考試,但這時候卻發生了一件跌破眾人眼鏡的事情。

原來,那時候高雄女中舉辦數理資優甄選,國中生只要通過甄選,就可以保送進入雄女。而雄女,正如同是高雄的北一女,是許多南部考生心目中的第一志願。

「很多資優班的學生都去考了,我的班導師也鼓勵我去考& &結果我們學校只有兩個學生中選,一個是資優班的學生,另一個就是我,」朱淑君說,剛放榜的時候,她一直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贏過那些資優班的學生!

「或許是那時甄選的考題比較靈活吧!如果是比賽背書,我一定考不上,」朱淑君笑著說,其實一直到進入雄女,她都還懷疑,是不是雄女校方弄錯?自己真的有考上嗎?

然而,如願進入雄女,三年之後的大學聯考,朱淑君的表現,卻有些失常。
 

隨著興趣走,重新找回讀書動力

按照之前的模擬考成績,朱淑君要考上「台成清交」,其實沒有太大問題。可是,朱淑君坦言,當時來到如大學環境一樣,學風開放的雄女,學校對課業沒有太多約束、學生很自由,有太多東西可以玩,例如:樂團、球隊,或是班際球類競賽。她坦言,在高中時期並沒有把讀書當成是最重要的事。

「聯考前幾個月,大家都積極備戰,我那時卻很狀況外,搞不懂大家在幹嘛,我就還是很『做自己』,想唸書就唸書,想去打球就去打球,」結果並不意外,朱淑君沒有考上所謂的名校,而是來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

然而,經過這次挫敗,成為大學新鮮人的朱淑君,卻比準備聯考的高三學生還要認真。「我大學從來沒有蹺課過、上課幾乎都坐第一排,而且每天上課前,一定會複習前次的課程內容,」突然變身為超級用功的好學生,朱淑君說,一來是她對物理系的課程原本就很有興趣,二來是她很想要證明自己,只要認真,應該可以表現得更好。

唸的科目是自己興趣所在,再加上比別人努力,四年之後朱淑君果然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且如願考上交大光電工程研究所,後來繼續攻讀交大光電所博士班。
 


 

名師抓對個性,從此學會「布局」

進入博士班時期,朱淑君遇到了一位影響她頗深的教授,同時也是她博士班的指導老師,陳志隆教授。

「我覺得陳教授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知道怎麼樣用三言兩語就讓學生自動自發學習;例如:他抓到我的個性,總是會跟我說這個研究是個重要的題目或是難題,很多人都解不出來耶,然後我就往前衝了!」朱淑君笑著說,自己的個性就是喜歡挑戰新的事物,而陳教授就是抓到她這一點,進而循循善「誘」,總讓她自願努力,而且樂在其中。

遇到懂得啟發學生的好老師,朱淑君的博士班僅花三年就畢業,畢業前還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五篇論文,遠遠超過一般畢業生只需約發表兩篇論文即可畢業的水準。

不僅如此,朱淑君從陳志隆教授身上學到的,還有「布局」。「當我唸到博三(博士班三年級)、博士班快畢業時,陳教授跟我說,我沒出國唸書,這對我的國際視野有些吃虧,於是他安排我前往日本東海大學,跟著雷射動力學大師大塚建樹教授做研究,」朱淑君很感謝自己的指導教授,這麼全方位地幫自己佈局。事實上,朱淑君後來關於「特殊雷射光束」的研究,正是在日本的實驗室中得到的靈感。

在博三的這一年,也正是朱淑君人生較為徬徨、混亂的時期。

「博士班畢業後,眼看我就要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工作者& &但那時我看著身邊許多優秀的同儕、前輩,不免心想,我好像差他們很多耶& &我真能做得跟他們一樣好嗎?」這個問題,困擾朱淑君許久,甚至她到了日本,跟隨大塚建樹做實驗時,也是如此。

後來,朱淑君向大塚建樹請益,問他如何能達到今日的學術地位。大塚建樹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訴她,他自己在哪一年做了什麼事、哪一年又做了些什麼事情。

「後來我才想通,他想要傳達給我的精神,應該是指他今日所擁有的一切,其實也都是過去一年一年逐漸累積起來的,並不是第一年就有的,」如今的朱淑君,已經懂得當年大塚建樹的那一番話。

而就在朱淑君最混亂,甚至想要放棄研究工作時,仍是她的指導教授陳志隆,以簡單幾個字,點醒了她。

「她那時候,對自己異常地沒有信心,總是看到別人的優點,然後數落著自己的缺點,所以我就送了她四個字,」陳志隆說,他的關鍵四個字是「人各有體」。

「每個人原本就不同,強項也不同;我們應當專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愈來愈進步,而不是一直羨慕別人,」陳志隆的一番話,讓朱淑君重新找回自信。
 

親近不放鬆,瞭解更要求

博士班畢業後,朱淑君順利到成大任教。三十歲上下的她,是許多學生心目中的理想指導教授。

「淑君很年輕啊,容易跟學生打成一片,在系上有活動時也會高歌一曲,但她對學生的要求,並沒有因為跟他們親近就放鬆,反而是因為瞭解,所以更要求,」成大物理系系主任蔡錦俊經常應邀擔任朱淑君學生的論文評審,也就發現朱淑君對學生的要求絲毫不會放水,是一位很認真的老師。

朱淑君在成大除了教學以外,更投入特殊雷射與光學照明的研究。

「我的研究,一種是希望三到五年就能問世,改變人類的生活;另外一種則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果。這兩種我都做,也讓我更能樂在研究工作之中!」朱淑君認為,永遠都要做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這股力量,才會最強大。





讀取中